摘要:课堂教学是学生素质形成的主渠道,素质教育又渗透在教与学的各个方面。研究与素质教育相关联的教与学的多方面关系,创造素质教育要达到的“学生好学、喜学、乐学:教师爱教、喜教、乐教”新境界,获取素质教育的成功,是一个值得认真探索的课题。
关键词:教与学;关系;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界喊得最响亮的口号,也是炒得最热的话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潮流,已成为教育发展的方向和必然。然而,如何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一指导思想落实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是一个需要研究、探索的课题。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要搞好素质教育就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不放,就必须研究与素质教育相关联的教与学等多方面的关系。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对矛盾, 也是教学过程的主要参与者。在这一对矛盾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不能混淆,不能颠倒。
否则,就会导致教学的失败。夸美纽斯主张“教师中心论”,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教师不管学生消化不消化一个劲地填装;美国杜威提倡“儿童中心论”, 认为教师只起旁从作用,放纵学生,不加引导,忽略了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这都是片面的。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学生成长方向的引导和对学生学什么、怎样学的途径和方法的指导上。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学习、掌握知识,必要时给予启发、指导,也就是使教师的思想方法、教学手段等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这里“转化”二字是关键,转化不成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教学活动的一切都是空的。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一书指出:“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了解、影响、鼓舞。”
这些话很值得我们思考。就内因和外因来讲,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对学生都是外因;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的内心活动等才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我们要抓住学生学习活动中认识的 作用,形成“学生需要→满足需要→新的需要 →新的满足”的自主学习的模式。教师应该是旅游时的导游,是剧团里的导演,是运动队里的教练。教师要以轻松的、要言不烦的、恰到好处的“导”,创设生动的情景,让学生情绪进入最佳状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孕育学生的激情,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在一种紧张的、兴奋的思维状态里去“游览”、去“演戏”、去“训练”,去成为有个性的、有创见的、有独立能力的人才。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点拨者、激发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
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激发创造的关系 知识和能力的关系是知与行的关系。知识是重要的,没有知识就不会形成能力,能力是人对知识的运用,也是学习知识的目的。能力也是学习新知识、发现新知识、创造新知识的必备条件。学习知识是一个继承前人的过程,培养能力是运用的过程,而激发创造则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的创新和跳跃,是扬弃的过程。我们说“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是说掌握了先进的科学知识,能正确地、创造性地运用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产生效益,这才是知识就是力量的真正含义。毛泽东同志说得好:“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2](P181)真正地讲出了知识和能力的关系,值得我们在教学实
小编提示,此条信息值得各位公考朋友参考,所以希望朋友们多了解关注,在职考的千军万马中杀出自己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