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伟
[ 关键词] 音乐; 鉴赏教学; 美学体验
古今中外的音乐珍品浩如烟海,壮丽多彩, 假如仅仅是靠学生演奏和演唱音乐作品, 是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的。音乐鉴赏教学中美学体验, 可以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并学习人类音乐宝库中的珍品。音乐作为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它是人类名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音乐艺术和文学、地理、历史、戏剧、舞蹈、绘画、社会生活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学习当中, 可增加美学体验视角, 识别各种不同风格以及不同文化传统下的音乐特色, 领会音乐文化的内涵。
一、音乐鉴赏教学中美学体验阶段性特征
我们一般把人的美学活动分为四个阶段, 即知觉———想象、联想———情感———思维。人们在鉴赏音乐时的美学活动也同样分为四个阶段, 即音响感知———想象、联想———情感体验———理解认识。当听众鉴赏一些基本情绪不很鲜明、内涵比较深刻、形式比较庞大、总体精神比较难以掌握的乐曲时, 比方一些交响曲、交响诗、哲理性较强的钢琴奏鸣曲等, 听众就很少有那种直接的生理反应。只有当鉴赏者完成了对乐曲的理性思考和理解认识之后, 鉴赏者才华掌握音乐作品的精神特征。音乐的精神特征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它包罗着一些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成分, 体现着音乐非语义性特征, 它是不能用言语所描述的。当我们在凝听贝多芬《第九交响乐》时, 而且还丝毫没有任何想象的因素,诸如作品的背景、作曲家的意图以及歌词的内容等掺合到我们的听觉意识中去的时候, 我们依然会由于音乐的力量而热血沸腾, 甚至会感到灵魂在升华, 在步步逼近至高的境界。这些促使我们感到灵魂在升华的力量, 正是音乐中精神特征的具体内涵。
二、音乐鉴赏教学中美学体验的深化对策
(一)音乐鉴赏教学中美学体验初级阶段的深化对策
音乐鉴赏活动起始于美学主体对一定的音乐美学对象的存眷, 从而引起音乐美学注意。美学注意驱动鉴赏者激发起美学热情, 产生美学期待, 同时切断了鉴赏者的“日常意识”, 从“实用态度”转化为美学态度。在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 在开始的阶段可否有效的引起学生积极的音乐美学注意, 是包管之后鉴赏活动是否能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那么, 在音乐鉴赏教学中究竟怎样才华有效地吸引学生对鉴赏材料的注意呢? 现代美学心理学研究证明, 冗余度是影响鉴赏者美学注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音乐鉴赏活动中, 假如个体对某音乐作品感到较为熟悉,音乐进行中全部变化均在他意料之中, 这首作品对他来说相对冗余度较高。反之, 当个体对某音乐作品感到较为陌生时, 作品风格、进行和演奏风格较少在他意料之中, 这首音乐作品对他来说则相对冗余度较低。主动的期待和主动的探究都是建立在一定的信息冗余度的基础之上的。该理论提示我们,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 假如教师要求他们谛听对于他们来说冗余度过低的音乐时,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往往都会感到迷茫、困惑, 希望尽早结束。因此, 冗余度过低的作品, 无论就音乐价值体系来说其品位有多高, 就音乐知识体系来说其结构有多完善, 若不能引起学生的美学注意和美学爱好, 鉴赏根本无从开始, 其价值也就根本无从实现。
因此, 音乐教育工作者在选择鉴赏作品, 安排教学内容时应确保所选作品对学生来讲具有一定的冗余度,注意从各年龄阶段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音乐经验出发。
(二)音乐鉴赏教学中美学体验高潮阶段的深化对策
感知是作为中介使这些心理活动得以实现的。感知发生的容易与否是内心感觉形成和作用音乐顺利与否的关键, 凝听音乐的过程中, 由于感知的参与, 主体所进行的不是伶仃的音高听辨, 音乐知觉强调对音乐的团体感受本领。在音乐运动的一瞬间, 我们都只能是对作品这一特定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进行反映, 我们头脑中的知识经验越多, 对音乐的个别属性所能反应的也会越多, 由于丰富的知识经验可以更为直觉地掌握个别属性以补充个别属性在数量上的先天不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训练这种音乐感知本领:
1.多听是得到良好音乐感知的关键
我们听一首作品时由旋律、节秦、节奏、速度、力度、音区、音色、和声、复调、调式调性等基本的音乐语言要素排列组合, 相互配合, 构成了这部作品特定的而又丰富的内涵与形式。当它通过乐器以音响的方法表现时, 声波的振动使我们领会到了猛烈的心理感受, 并进一步引发情绪、情感方面的共鸣体验。这是一个典型的音乐感知过程: 一方面我们感受到了音响的物理刺激; 另一方面这一刺激感受与我们的历史体验的相似性的原则相互匹配形成某种程度的认识, 进一步归人大脑的记忆机制之内。我们听得越多大脑中所储存的音乐记忆也会越多, 当我们再次听音乐时, 它与我们相似性的体验相互匹配, 这种积累的相似性的体验越多, 我们就会越容易对刺激我们的音乐做出一定程度的反应。
2.积累丰富的音乐理论知识
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很有用的, 在此我们把它作为一种服务于我们演奏的手段, 把理性知识融入感性的体验之中。这是学习音乐知识的目标, 也是学习音乐知识的正确途径。一方面是积累了关于理论方面的知识,比方音阶和调式, 主题和旋律, 节奏以及乐谱读法等; 另一方面是积累关于音乐背景的知识, 这包罗音乐作品产生的历史期间、所属风格流派、作曲家的生活经历、艺术道路、创作个性以及具体作品的创作意图等, 学习这些知识不但有助于演奏者对乐曲进行理性分性, 还能通过这些知识去进一步了解和体验音乐的丰富内涵, 从而使感知在演奏中的发生更为容易。
3.唱谱的训练
歌唱是人类本能的、原始的音乐表现手段之一, 正如法国诗人舒尔巴特所说:“人的喉咙是创作的第一个最纯的, 最杰出的乐器。”歌唱不但是最直接抒发情感的方法, 而且是最自然地感受音乐“叮吸”的方法。不但发言需要呼吸, 音乐同样需要呼吸, 歌唱便是与发言最靠近的一种方法。因此, 训练带着情感的唱谱法会诱导我们器乐演奏中的情绪和呼吸。
4.对音乐术语的特定训练
对不同的音乐专业来讲都有各自表现音乐术语的不同手法。而且我们提倡以这些音乐术语所要达到的音响效果为模本来训练相应的技巧。比如说, 重音、同音连线、倚音、边线??手风琴主要通过触键和风箱的配合来体现音色。以演奏和弦重音为例, 重音不但要在力度上有强的效果, 时值要饱满, 而且发出的声音既干脆又有弹性,从音响出发来指导演奏技巧, 右手要靠手腕爆发力来奏出短促, 有力饱满的和音、和弦, 手指保持一定的手型,下键要整洁; 风箱运用上除要加大力度外, 在奏强音之前还应提前做好准备, 绷紧风箱后才可能做到一触即发,在这用音响调整技巧的不停重复过程中, 技巧随着内心感受的不停完善也提高了。虽然乐曲风格不同、期间不同, 演奏使用乐器的不同对音乐术语的表现方法的需求也有所不同。
(三)音乐鉴赏教学中美学体验评价阶段的深化对策
美学评价是美学判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学生在面对对某一音乐作品做出美学评价的时候, 他们首先需要的是一个音乐美学的标准。有人以为音乐美学评价是没有一种客观标准的, 音乐美学评价由鉴赏者完全根据个人的美学趣味和好恶来做出。我们以为, 由于人类美学心理存在着共性,因此人们在评价音乐作品是美还是丑时, 是存在一种广泛的客观标准的。从音乐作品的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来讲,最基本的两个标准就是音乐是否充分展示了音乐的形式美, 以及音乐是否将情感极尽描摹的表现出来。教师务必要在鉴赏教学中, 在长期的音乐美学实践过程中, 以优秀的音乐作品为媒介, 渐渐在学生心目中树立美学评价的客观标准, 才华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美学评价和判断, 深化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三、结论
音乐鉴赏为鉴赏者提供了较好的美学实践活动, 使鉴赏者在感受音乐语言美的同时, 还能从音乐作品结构、题材、风格、体裁、格调中感受音乐的内容、形式、哲学的美, 并促使人们在音乐美学过程中去伪存真、扬善弃恶、褒美贬丑, 从而提高其美学本领。音乐鉴赏相干联的心理活动会映衬出鉴赏主体的文化品位、艺术修养、精神状态、思想方法甚至生活品格等方面的现状, 成为我们执教者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实施美育的有效依据。
参考文献:[ 1] 郭声健.音乐欣赏教学的美学审视.音乐创作, 2007, (3).[ 2] 何新家, 艺海.从美学的角度看音乐欣赏教学.2005, (5).[ 3] 徐晓明.音乐欣赏的美学思索.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3).[ 4] 黄学军.从接受美学看学生欣赏音乐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今世教育论坛, 2005,(12).[ 5] 何关平.对音乐欣赏的美学思考.南昌职业技能师范学院学报, 2000, (4).[ 6] 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9.( 作者单位: 重庆文理学院402160
特别申明:本站部分文章由网络收集整理.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