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文无忧为首页 | 把文无忧加入收藏夹 | 站务联系     论文格式网:论文格文下载,论文格式大全,论文格式范例,如何写论文,怎么把握论文的格式,分类最全的论文范文格式网。
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论文大全 > 文史论文 >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论文格式范例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育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
素质教育论文格式范例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育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
| 文章出自:职称论文 | 编辑:论文下载 | 点击: | 2013-06-18 21:52:16 |

论文摘要:揭示了制约我国体育专业教育硕士培养的主要问题是招生困难、教育需求不旺、招生制度不公道等,对问题的解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立和完善配套制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加体育教师攻读教育硕士的内涵动力;放宽报考条件;取消外语考试。

论文关键词:体育专业 教育硕士 中小学 体育教师

1996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设置教育硕士专业学位(MasterDegreeofEducation),1997年9月,首批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学员入学,由此,掀起了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事业发展的序幕。本文聚焦于我国体育专业教育硕士的培养现状,描述了培养过程中凸显的问题,初步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究了相干对策,以期抛砖引玉,寻求问题的最终解答。

1体育专业教育硕士培养现状分析

1.1培养规模鞍马冷落

我国以培养高条理、高学历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人才为目标教育硕士培养试点工作始于1997年。1997年教育硕士首次招生不足百人,到2007年,全国报考教育硕士的人数为27499人,招收11944人。从1997年到2007年,全国教育硕士累计招生约6.5万人,目前在校生规模为3.5万人,截止到2007年6月,先后有3万人获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硕士业已成为我国培养规模最大的专业学位教育类型之一。上述数据显示,从总体上看,我国教育硕士发展的势头可谓喜人,培养规模的扩展可谓迅猛,但相比较而言,体育专业教育硕士培养却显得非常的“落寞”。

第一,从负担培养任务的院校来看。2006年至2008年,全国教育硕士培养单位分别为49所、57所、57所,其中筹划招收体育专业教育硕士的院校分别为22所、23所、24所,后者所占比例分别为44.9o、4O.35、42.11。其中,2006年筹划招生的22所院校中,由于西南师大和河南师大当年没有体育专业的考生,因此实际负担培养任务的院校仅2O所;2008年筹划招生的24所院校中,由于山西师大无人报考体育专业,因此当年实际负担培养任务的院校仅23所。

第二,从报考和参考人数来看。2006年至2008年教育硕士报考人数分别是25343人、27499人和15129人,其中体育学科考生分别是292人、281人和414人,在历年的15个专业方向中都远未达到平均数,尤其是2006年和2007年,报考人数更是排在倒数第一。以湖南省为例,2006年报考人数731人,15个专业方向,平均每个专业方向48.7人,其中体育学科方向25人(含无考试结果16人);2007年报考人数787人,15个专业方向,平均每个专业方向52.4人,其中体育学科方向8人(含无考试结果2人);2OO8年报考人数269人,12个专业方向,平均每个专业方向22.4人,体育学科方向15人(含无考试结果12人)。

1.2科学研究近乎空缺

理论研究可以为教育硕士培养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但我国在此方面的相干研究还比较滞后,尤其是针对体育专业教育硕士的研究就更是屈指可数。我们以“篇名”为检索项、以“教育硕士”为检索词,采用“正确匹配”,对“中国知网(cNKI)”进行搜索,发现1997年至2009年符合要求的记载为285条,然后以“体育”为检索词,点击“在结果中搜索”,发现符合要求的记载仅1条。

考虑到教育硕士是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或职后教育重要形式之一,我们又以“篇名”为检索项、以“继续教育”为检索词,采用“正确匹配”,对“中国知网(CNKI)”进行搜索,发现1997年至2009年符合要求的记载为11455条,然后以“中小学体育教师”为检索词,点击“在结果中搜索”,发现符合要求的记载为5O条。以雷同方法,搜索到的中小学体育教师职后教育方面的论文为2篇。

对所搜集到的上述文献进行潜心研读,发现除张勃、孙庆贺的《体育专业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评价体系研究》一文直接以体育专业教育硕士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建立体育专业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评价体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并给出相应的指标体系外,学界尚无雷同研究。至于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或职后教育方面的研究,则基本上没有涉及到教育硕士这一培养方法。

2体育专业教育硕士培养现状的成因分析

2.1教育需求不旺

“教育需求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对教育的有支付本领的需求”。根据经济法则,个人教育投资要相应得到补偿和收益,个人教育投资与收益是一致的,多投资者多收益,少投资者少收益。在职教师个人教育投资得到的收益应该包罗经济收入增加、社会地位提高、职业技能加强等。但从现真相况来看,攻读教育硕士给体育教师带来的收益不尽如人意。

首先,经济收入增加无望。目前,各省与地方行政对攻读教育硕士已基本不再投入经费,要求学校和教师本人自己负担。条件好的学校对教育硕士的费用予以部分报销,但大多数中小学校则不再提供任何资助。有的教育硕士不但奖金被停发,甚至连工资也受到了影响。观察发现,各地教师攻读教育硕士的经济成本介于2万至6万元之间。但高投入并不能给体育专业教育硕士带来高收益,他们的收入主要表现为工资收人、课时费、奖金、福利等。一般来讲,课时费、福利、奖金均与学位高低无关,而教师的工资水平主要取决于其职称的高低。教育硕士学位对中级职称评聘没太大作用,至于高级教师的评聘,则与学位无关。因此,教师是否获取教育硕士学位,对其收入增加险些不产生任何影响。

其次,社会地位提高困难。教师个体的社会地位分显性社会地位和隐性社会地位,前者如成为名师,得到荣誉、称号,得到晋升等;后者如领导、同事、社会给予较高评价。无论是显性还是隐性社会地位的提高都有赖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做出结果。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就是学生考试结果在中小学教师评价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期以来,人们将体育与贬义的“玩”等同,或把体育教师视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一类的教师,隐含着对体育学科的轻蔑和对体育教师的不尊重。领导侧重智育,忽视体育。一部分学校管理者及部分教育行政官员,即使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本日,仍未真正认识到学校基础教育的长期性、迟效性的纪律,仍在抓分数、搞“应试”。在这种先在的偏见影响下,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很难有实质性的提高。

再次,学习效果难以满意。提高自身素质和本领是体育教师攻读教育硕士学位的一个重要目标。然而,观察表明,体育专业教育硕士的学习效果满意度只有27;对专业课教师的满意度也只有35。被观察者广泛感觉给教育硕士配备尚无工作经验或不了解中小学学校教育的教师是不合适的,有些教师讲课是在没有深入了解学生实际的情况下进行的,致使教学缺乏针对性。

2.2招生制度不公道

一是报考条件偏高。现行教育硕士报考条件是要求得到学士学位且有三年以上基础教育工作经历,或大学本科学历且有中学一级教师职称。对于第一种情况,教师法规定,我国初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合格学历均为大学专科及以上。上述学校的体育教师能够达到本科学历且具有学士学位者只占少数,且通过成人高考渠道接受成人本科教育而拿到学位也少之又少。对于后一种情况,一般而言,一个专科毕业生从拿到本科毕业证,再评上中学一级教师,约莫需要十年时间。而由于体育在升学考试分数中所占分量有限,属非刚性科目,故体育教师在职称评定过程中的“加分”有限,往往在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从而导致其一级教师职称的评定越发长路漫漫。

二是考试科目不太公道。主要体现在考试科目多、外语权重大,而体育教师的文化基础又相对薄弱,这就使得体育骨干教师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从而影响了社会对教育硕士的认同度。这既不符合教育硕士“加强基础教育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的培养目标,也不符合体育教师的实际。

3对策及建议

3.1建立和完善配套制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加体育教师攻读教育硕士的内涵动力有别于MBA,教育硕士研究生学成后可否得到充足的经济回报,不是依赖市场机制,而是依赖政策机制。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出台相应政策,或对现行政策、制度进行调整,对高学历条理教师的任用、选拔、报酬等作出得当规定,以鼓励优秀体育教师攻读这一学位,提高教师队伍的团体学位条理和水平。别的,教育主管部门还应该订定相应的保障政策,对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体育教师及其所在学校的责权利作出较为具体明确的规定,以规范学校行为,保障教育硕士脱产学习期间的工资福利报酬,减少其投人成本,提高其收益率。

3.2放宽报考条件

目前,我国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报考条件也只要求“大学本科毕业”,没有学位方面的条件。以中小学教师为招生对象的教育硕士,尤其是体育教师,其报考条件不应该高于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报考条件。

3.3取消外语考试

对于体育教师而言,最头疼的就是外语考试,很多学校的骨干体育教师就是由于外语而不敢报考。与其划一个20几分到3O分形同摆设而又限定了很多人深造机会的分数线,不如干脆取消该门考试。

本站的提供的论文数量巨大,所以希望大家多参考研究了解,以便写出更好的论文!

友荐云推荐
相关论文列表
文无忧论文格式网是一个专业提供各类论文的标准格式,标准论文格式范文,各类论文范文模板,免费论文下载,各类应用文文书、合同范文等的论文网站。
Copyright©2012-2046 文无忧. All Rights Reserved .心无界 文无忧—文无忧 让你行文无忧 版权所有 文无忧lun.wen5u.com-论文无忧
网站合法性备案号:蜀ICP备140138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