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提示,此文的论文写作言法和范文格式都是值得各位投稿朋友观察学习的,所以希望作者朋友多做参考,争取写出更优秀的职称论文!
口腔是人体重要的组织器官,主要具有助脾胃而消水谷、通心气而辨五味、连咽喉而助发音等功能。口齿、唇、舌通过经络循行,直接或间接与五脏六腑发生联系,生理上相互关联,病理上相互影响,其中口腔黏膜疾病与脾胃的关系备受人们关注。中医认为脾胃功能协调与否与口腔黏膜的生理病理及口腔黏膜疾病的发生存在密切关系,以下试对脾胃与口腔黏膜间的生理病理关系予以论述。
1 脾与口腔黏膜《素问·五脏生成》篇云:“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灵枢·忧患无言》篇曰:“口唇者,音声之扇也。”
《灵枢·脉度》篇谓:“脾气通于口,脾和则能知五谷矣。”由此可见,生理上,口唇可反映脾主运化功能的盛衰。脾之精气健旺,上输于口腔则口唇红润;正常的味觉也有赖于脾气和调;精气上输于舌下金津、玉液二穴,得以泌津液,故脾在液为涎,主濡润口腔。
病理上,脾气虚弱,脾失健运,水谷精微失运则口唇萎黄不泽,饮食乏味;湿邪困脾则口中甜腻,口唇发生糜烂、水肿、渗出诸疾患,此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主涎,涎为唾液中较清稀者,具有保护口腔黏膜、润泽口腔等作用。
若脾虚湿盛,不能统摄,则导致涎液分泌急剧增多,甚则口涎自出。由上可见,临床治疗口腔黏膜病时,可根据脏腑与局部的内外相应关系来辨证,如急性日光性唇炎,表现为口唇肿胀、水疱、糜烂,辨证多责之于脾。
2 胃与口腔黏膜口腔为胃系之所属,生理上,胃与口腔共同完成消化食物的功能。如《血证论》说:“口者,胃之门户”。胃经食管、咽直通于口。口迎粮,舌辨味,胃纳食,脾运化,诸器官互相协作,共同完成纳饮食、化水谷以输精微的生理功能,故口腔黏膜与胃同样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病理上,胃阳虚则口干唇燥,舌红光少苔;胃火炽盛,燥热内结,胃失和降则舌苔燥厚,消谷善饥,大便干结;若胃火循经上炎则易生口臭、齿龈肿胀、口疮;胃经风火湿热上蒸,可导致牙痛、龋齿、口舌糜烂生疮、唇肿裂及唇风等多种口腔疾病。
3 口腔黏膜病辨证要点3.1 心脾积热情志内伤或小儿胎中伏热致心脾积热,火热上攻于口舌,灼腐肌膜则口舌糜烂生疮,口痛不适,进食困难,舌尖红,苔黄腻,脉滑数;心火内炽,神明被扰则烦躁不安;心移热小肠,热灼津液则小便黄,大便干。
3.2 脾气虚弱素体脾虚,失于运化,水湿内停,湿浊上泛则黏膜水肿色淡,充血不著;完谷不化,精微失于敷布则牙龈萎缩,纳差腹胀,大便溏泄,舌质淡,少苔,脉沉细而缓。
3.3 脾胃湿热脾主运化,输布精微;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过食炙,脾胃蕴热,或因湿浊内停,郁而化热,火热循经上炎则口舌糜烂生疮,唾液黏稠,纳差,甚则热伤血脉而见舌衄、齿衄,火热与痰湿凝结于颌下可成痰疱。脾失健运,水湿停聚,日久从阳化热,湿热内生,上蒸口腔,可产生各种口腔黏膜病,如口疮、龋齿等。
3.4 胃火上炎饮食不节致胃肠蕴热,火热上攻,灼耗津液则见口渴喜冷饮,口臭口黏,消谷善饥肝主疏泄,肾司闭藏,肝疏肾藏,相互协调,女性的经、孕、产、乳功能才能正常。肝疏肾藏相互协调,才能任通冲盛,血海蓄溢有常,经血依时而下;若藏泄失衡,封藏太过或疏泄不及,则易致月经后期、月经过少甚至闭经;封藏不及或疏泄太过,则易出现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崩漏等病证。同理,女子的孕、产、乳也有赖于藏泄机制的共同调控,如妊娠胎儿寄居胞宫之中,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育胎是藏,分娩生产以及泌乳则属疏泄,藏由肾司,泄由肝主,封藏不及易致胎漏、胎动不安;疏泄不及又会致分娩不畅或产后恶露不尽、产后缺乳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