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结合医学与各种工程理论校本的新兴学科。 继 60 年代美国一些著名大学生先后启动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之后,我国在 80 年代开始,有学校陆续设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根据其基础理论型和应用型研究范围,对应分为研究型博士、硕士培养模式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在已设置该专业的 63 所大学中 ,又分为理工科院校和医学院校两大类。 由于各自的背景不同,又各有特点。 前者工程力量雄厚,能较快地将国外新的技术、方法引入生物医学工程,且大多集中在信号处理,图像分析等方法和算法研究,由于缺少医学背景,在真正的临床应用和解决实际医学问题上还比较薄弱。
后者则医学背景深厚,与医学临床密切相关,所以能迅速发现有实际意义的应用型课题,但工程技术基础相对薄弱,科研投入也不足。就拿南昌航空大学来说吧,创办生物医学工程已有年,但没有给学生创造很好的专业训练条件,因而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上受到很大制约,在提高学生市场竞争力和就业率上也就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传统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问题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并且具有很强的专业技能、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目前的市场竞争条件下,传统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实践性教学环节中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严重在实验过程中,传统的实验方法和手段陈旧、内容简单孤立;实验经费紧张,仪器台套数不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们动手操作的积极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所开的实验绝大部分属验证性的实验,很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没有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严重。在实习过程中,由教师带上所有学生集中到一个医院或工厂去实习,由于人数较多,医院或工厂难于管理。为了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产,一般强调学生要服从医院或厂方安排,学生难于深入实际工作,了解不到具体的操作与管理。
同时,医院或工厂把学生实习看成一种负担,既要学校负担一定的实习费用,又不能保证实习时间和质量,各方普遍反映这种实习已流于形式,经费开支大,达不到毕业实习的目的。 由学生自己联系单位实习,对方单位对学校要求不清楚,与学校交流与沟通不够, 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不能及时跟上, 也使学生收获不大。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由教师申报课题组织学生在校内进行毕业设计。 课题多数是虚拟课题,有些脱离工程实际,不能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这些实践性教学环节中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严重的现象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课外科研活动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差目前大学生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课外科研活动少,科研活动的参与率较低,科研能力较差,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差,科研成果少,导致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较差。
医学基础薄弱,教学和科研与医院和医疗仪器设备生产企业结合不紧密南昌航空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大学,一直以来都没有医学专业,所以其医学基础薄弱,与医院和医疗仪器设备生产企业结合不紧密,很多医院现在采用的现代化的智能仪器设备系统及其操作方式、方法我们都不了解,给我们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带来了不便,使我们的毕业生在毕业以后很难融入医院和相关企业中去,对学生专业的发展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非常不利。
论文格式没有一个固定或都官方的样式,但是约定俗成,多看看不同的期刊的要求,结合自己的的需要再进行修改创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