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文无忧为首页 | 把文无忧加入收藏夹 | 站务联系     论文格式网:论文格文下载,论文格式大全,论文格式范例,如何写论文,怎么把握论文的格式,分类最全的论文范文格式网。
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 医学论文范文
医学论文范文:中医养生理论与方法的研讨
中医养生理论与方法的研讨
| 文章出自:论文格式 | 编辑:论文格式网 | 点击: | 2013-04-15 21:44:48 |

作者:邓月娥 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

中庸之道协调仁礼,为先秦儒家思想和人性修养的重要方法,对后世各个领域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中医学。从中医经典理论到历代各家学说,时时可见中庸之道的光芒。其中,保养生命治未病的中医养生理论和方法,就蕴含着大量中庸思想。深入研究中医养生中庸观,可以领会中医养生理论和精髓,更好地掌握中医养生的观点和方法,意义深远。

1中庸的内涵

中庸,出自《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和,中节,均为中庸之意,而中和的最高境界就是和谐。儒家认为“致中和”,则天地万物均能各得其所,达于和谐境界。宋代朱熹引用程颢、程颐解释,“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者;庸,平常也。”亦即要实现中庸,就应保持“中”之道,即“执中”“求中”“用中”。“中”实指事物的“度”,即不偏不倚,既不过度,也无不及。具体方法是,一则补其不足,泄其有余,使矛盾双方达到一定的平衡。二是毋太过,毋不及,保持中庸,“中”即为“度”,保持一定的度。中庸之道作为儒家修养之道,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中庸之道追求的和谐、中和目标,能延伸到人性修养以外的各个领域,小到处理一事一物,大到管理社会、国家,而追求健康的医学领域尤其突出。

2中庸与中医中庸之道

对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影响巨大。中庸之道认为“中”———即平衡是事物的最佳状态。《内经》亦十分重视这种通过调节而取得的平衡,认为这种动态平衡是一切事物存在的必要条件。《内经》强调整体的“阴阳匀平”,这样才是健康的“平人”,“阴平阳秘”,才能“精神乃治”。如果整体阴阳失调,机体便为病理状态,或阴盛阳衰,或阳盛阴衰;倘若进而阴阳离决,平衡完全打破,机体就会死亡,“阴阳离决,精神乃绝”。生病是由于阴阳失调,治疗就要使其调和而治,即“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其调理的方法,“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即济不足、泄太过,保持寒热适中。这些和儒家的中庸之道是一致的。中医养生的理念和方法更是充满了中庸思想。

3养生中庸观

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探索人类生命规律,研究养生理论和养生技术,以实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长寿命的实用科学。《内经》认为智者的养生正是遵循了中庸之道,如《灵枢•本神》“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这里用了一系列中庸行为的词,如“顺”“适”“和”“安”“节”“调”等。中医养生的任务就是运用阴阳平衡规律,通过各种养生手段的调养,协调机体的太过和不及,适应自然界变化,达到内外和谐平衡———中庸、中和,从而获得健康和长寿。保持人体阴阳的协调平衡最重要的养生原则,中医养生理念和方法贯穿了和谐平衡观。

3.1天人相应,养生应顺应自然“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宝命全形论篇》),中医学认为,人类依赖大自然而生存,并因自然界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中医认为保养生命首重顺应自然,维持与大自然的协调统一即“和”“中庸”的状态。自然界四季有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气候运转规律,生物在此影响下,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等相应的变化,人的养生就要主动与自然界协调,安排生活作息,调摄精神活动,以适应不同的气候变化,方不生病。如春季应“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秋季应“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等(《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一日之中,昼夜交替,人体气血随之变化。早晨至中午,阳气渐旺,阴气内守,精力充沛,工作效率较高;中午至黄昏,阳气渐消,阴气渐长,仍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但逐渐感到疲倦。入夜后阳气潜藏,阴气布于全身,需要合眼休眠。鸡鸣至早晨,又出现阴消阳长的变化,开始新的一天的循环。人的起卧、作息必须顺应这些变化,有节律、有节奏地生活和工作,这是健康长寿的重要保证。不同地域养生之法也相应而变。《素问•异法方宜论篇》最早讨论医学与地理关系,论述了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环境的人体质各不相同,其发病特点、治疗方法各异,养生方法也不同。如东南临海湿热,易得湿热之症,如肿毒、疮疡。因此养生要求注重清热利湿,比如气候炎热季节,要求饮食清淡,常服绿豆、薏米等清热解毒之品使之平和以防病保健。

3.2形神统一,保形更需畅神志形即形体,指体内有形质的组织器官与物质;神即精神,指生命功能活动及其外在的表现,或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神本于有生命的形体而生,它不能离开形体而独立存在,形体康健则神的功能活动才能正常进行,情志过激则使人生病,健康的精神情志活动有助于五脏六腑的功能协调。

3.2.1养神贵平静平和:《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提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论点,认为只有思想上少私寡欲,常知足,少贪求,外无忧患,内无杂念的人,才能正确处理个人的利害得失。而过多的欲望只会增加精神负担,使内心平静平和即中庸的状态被打破而致病。

3.2.2七情贵调和适度: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情太过,作为一种强烈的、超出人体适应能力的精神刺激,会使人体自身调节功能失控,正如《素问•举痛论篇》所说:“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就会使脏腑气血功能紊乱而致病。调和七情其实就是使情绪达到平和、适度的状态,方可不病,正是体现中庸之“调其所偏致中和”。

3.2.3生活心态平和:做到心胸广阔,见誉不喜,遇毁不愠。一切从实际出发,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自己、面对周围的环境,适应自己的生活环境。对一般不愉快的事情,善于自我排遣。正如《寿世青编》所主张的那样,“未事不可先迎,遇事不可过忧,既事不可留住。听其自来,应以自然,任其自去,忿怒恐惧,好乐忧患,皆得其正,此养生之法也。”

3.3生病起于过用,饮食起居皆用心《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指出上古之人能达到百岁的高龄,今人却“年半百而动作皆衰”,是因为“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指出人们为图一时之快乐,起居、饮食、房事生活过度或不适度,过度耗用人体脏腑精气,使人体的阴阳平衡即中庸状态遭到破坏而早衰。人生病的原因很多是因为人体的脏腑组织器官太过用,即“生病起于过用”。

3.3.1适度、执中的中庸饮食观:饮食是人体赖以生存的源泉。食饮不节则可损伤脾胃,影响整个机体的生理活动。《素问•痹论篇》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饮食过量,轻则消化不良,重则气血流通失常,筋脉郁滞,发生下利、痔疮等病证。正所谓“膏粱厚味,足生大丁”,多食膏滋厚味浓汤,消化吸收不了,郁滞于体内,成为脾胃蕴毒久而为害。故著名医家孙思邈、朱震享等都提倡饮食应清淡,食不过量只求八分饱。这也就是适度、执中的中庸饮食观。饮食养生的执中还体现在饮食不偏嗜,坚持“五谷、五肉、五果、五菜”的晕素搭配、五味和调,才能充分滋养五脏六腑。饮食的软硬适中,温寒适宜,饮食过程中的良好心境都体现“中和”的养生原则。

3.3.2起居有常,劳逸适度:人的起居应遵循天人相应观,与四时阴阳消长相一致,一天之中的劳作与休息也要与阳气变化相一致,即起居有常。否则四季混乱,黑白颠倒,经历几千年形成的人体生物钟就会发生紊乱而产生疾病。过劳和过逸都会发生疾病。生命在于运动,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养性》指出:“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疲及强所不能堪耳。”而贪逸无度,气机郁滞同样可以致病。清代医家陆九芝说:“世只知有劳病,不知有逸病,然而逸之为病,正不少也。逸乃逸豫、安逸之所生病,与劳相反。”《内经》中所提到的“久卧伤气”“久坐伤肉”,即指过度安逸而言;而“久视伤血”“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即是过度劳累。因此,劳和逸的标准是“中和”,有常有节,不偏不过。只有动静结合,劳逸适度,才能活动筋骨,通畅气血,强健体魄,增强毅力,保持生命活力的旺盛。房劳之伤是中医养生非常重视的。房劳指过度的性生活,房事过度则耗散肾精,损伤肾气。肾藏先天之精,肾中精气是人体赖以生长、发育、生殖的物质基础。适当的房事生活是正常成人的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但如果只图房事的一时快乐而过度行之,则会耗伤肾中精气,造成“半百而衰”。所以,中医房事养生非常重视把握一个“度”,要求适中,不禁欲也不纵欲,保持中庸适度,慎戒房劳,做到清心寡欲,积精全神,如此就能既安享天伦,又能颐养天年。

3.4形不动精不流,运动导引能执中中医养生重视运动养生,表现在丰富多彩的动功和静功,或运动或导引或按摩,通过使形体运动,以保持气血流通。认为若安处不动,会致经脉壅塞,气血凝滞而生各种病症。历代养生家都非常重视动形养生,导引、气功、按摩共同成为传统动形养生的三大支柱,到了宋代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都已经非常流行,而后世明代武术的发展更是使运动养生达到极致。明代医家李梴,清代养生家曹庭栋对人体的动静养生阐发透彻:“人身之阴需要静,人身之阳需要动,动静适度,则气血和畅,百病不生,尽其天年。”因此,人体要保持“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必须动和静适宜,不过动亦不过静,亦体现了中庸适当的观点。现代著名的中医学家裘沛然先生说:“养生贵在识度与守度,度就是达到中庸之道。度,包括理度、法度、制度、气度、节度等,做人的一切,都得有个度,养生也不例外。”综上所述,适度、和谐、平衡等中庸思想是中医养生的核心思想,贯穿于各种养生方法之中。在保养生命的过程中,只要秉持中庸思想,注意求中、执中,顺应四时,起居有常,劳逸适度,饮食有节,房事有度,形神共养,动静适宜,就可使人体成为一个阴阳和谐平衡的统一体,人体与大自然协调一致,从而保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运用好中庸之道,不但可以使自身体健,精神安乐,还可促进社会和谐进步,世界和平繁荣。

事业的成功,看看这条信息吧,别再说了,莫再等了,赢在职称资讯快人一步上。

友荐云推荐
相关论文列表
文无忧论文格式网是一个专业提供各类论文的标准格式,标准论文格式范文,各类论文范文模板,免费论文下载,各类应用文文书、合同范文等的论文网站。
Copyright©2012-2046 文无忧. All Rights Reserved .心无界 文无忧—文无忧 让你行文无忧 版权所有 文无忧lun.wen5u.com-论文无忧
网站合法性备案号:蜀ICP备140138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