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年畴昔,当我们刚刚听到“电视片子”(TV movie)这个生疏名词的时刻,还把它完全看成一个辽远的水货;今日,当我们再度说起电视片子时,你概略会惊喜地发现:它竟离我们这么近了。这不只仅是因为我们已经熟知了众多外国的电视片子作品,而且,还因为我们也有了国产的电视片子作品。伴跟着艺术家们的辛勤试探,电视片子作为影视合流新型的艺术形式,已经或正在成为现代电视传媒和片子艺术整合成长的新亮点。
一
20世纪60年月,是美国电视传媒业发家成长的黄金时代,越来越多的受众被电视的魅力所吸引,电视成为其时公家最为时尚、最为普遍的民众文化耗损符号之一,在络续地改变着亿万受众的价钱概念、生涯体式格局以及接管心理等。那些形式互异的电视播出台,以及各式各式令人目炫凌乱的电视栏目和节目,深深滋养了美国电视传媒业的茁壮成长,也加倍刺激和悬吊起美国甚至整个英语全国亿万不雅观众的浏览守候。为了知足不雅观众的热切守候,也为了提高电视节目的收视率,许多电视台除了建造年夜量日常当令动静报道栏目、电视专题栏目外,把竞争和吸引不雅观众的焦点群集到行使电视播出电视剧和片子上来。然而,迅猛成长的电视业,年夜量空白的时刻段,即便重年夜的、年产数百部影片的好莱坞出产厂商也仿佛难以知足其胃口。当然,好莱坞片子业出于同已显峥嵘的电视市场竞争的原因,在电视播出片子题目问题上设置了各类限制,致使不雅观众在电视上收看到的片子,日常多是早已超出放映档期的影片。此外,好莱坞片子因为建造成本颇高,致使其将收回成本、赚取利润的目的紧紧盯在影院票房上面,而对电视播出片子多带有抵当行为和不放在眼里情绪。迫于无奈,美国一些电视台、电视建造机构便出手自己拍摄一些成本颇低、但又兼具片子故事片艺术特质的节目在电视上播出,于是,一种被称做“电视片子”的影视艺术形式就这样在电视与片子的“竞争夹缝”中应运而生了[1]。
事实证实,这种影视合流的艺术形式,后来竟被越来越多的电视不雅观众所看好。不凡是进入20世纪90年月往后,美国商业电视网黄金时段的节目几乎悉数是电视片子,不雅观众平均一周能看到5部,每年可看到约200多部电视片子[1]。英国自20世纪80年月泛起电视片子后,也迅速成为电视传媒业一个凸起的新增进点,发生了众多优异的电视片子作品[2]。中国中央电视台《朴重综艺》栏目中的“朴重剧场”,曾于90年月系统引进了一多量建造卓越的美国电视片子作品,这对国人认识和接管电视片子起到了主要的推进浸染。中国电视不雅观众熟谙的《神探亨特》,其实也是一部电视片子系列片,主演“亨特”的美国演员福莱德·德雷尔(Fred Dryer)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90年月享誉国际影坛的法籍波兰片子艺术巨匠基耶斯洛夫斯基(Krzysztof Kieslowski),也曾于1988年执导拍摄了惊动欧洲影视界的电视片子系列片《十诫》,他又凭据其中的《第五诫》和《第六诫》改编成增进了的片子版《关于杀人的短片》和《关于恋爱的短片》,两部影片再度惊动了全国影坛,基耶斯洛夫斯基此后跻身于国际片子艺术巨匠之列。此外,美国好莱坞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也极正直视电视片子的拍摄,他曾于2001年与好莱坞著名影星汤姆·汉克斯(Tom Hanks)合作拍摄了反映二战题材的电视片子《兄弟乐队》,投资1亿2万万美元,此片被公认是当今全国最昂贵的电视片子。
二
中国电视片子发生的原因和配景,与美国昔时电视片子发生的原因和配景简略四周。自1995年起,中国中央电视台第六频道——片子频道开播,这一专业化片子频道迅速吸引了全国亿万电视不雅观众关注和守候的目光,并慢慢培育着不雅观众在电视上收看片子的接管体式格局和接管风尚。来自各方面的察看已经显示,中国现代片子不雅观众的主体已经在向家庭方面转移,中国不雅观众旁不雅观片子的最首要体式格局已经酿成从电视里收看。察看还显示,一部中等水平的影片在片子频道播映的收视率高达2000万人次,远远高于一致影片在片子院的不雅观众上座人次。是以,片子频道此举,无疑对于传统意义上的片子旁不雅观体式格局和风尚是一次复杂的搬弄,抑或是厘革与立异。据有关部门1998年的统计数字,全国能够收看到片子频道的不雅观众约达4.3亿人,占悉数电视家庭的40%以上。日间平均有1900万人,晚间有4600万人收看片子频道。为了知足恢弘电视不雅观众收看片子的需要,片子频道仅在1995岁尾到1996岁尾的一年时刻里,就购置了开国后拍摄的3600部国产影片总量的61%,约为近2200部影片。虽然国内各片子制片厂每年都有不少佳片新作,但与片子频道天天近20个小时的节目播出时刻、日吞量约10部影片,年吞量约3600余部影片的“海量”需求对比,无疑是杯水车薪。更况且国产影片同样也存在先争夺影院票房、争夺收回成本、赚取票房利润的“首要义务”,是以无暇顾及电视也就不移至理了。于是,片子频道于1999年起最先自行建造电视片子。为此,中央电视台片子频道每年投资6000多万元拍摄电视片子。遏制2002年上半年,短短3年多时刻里,片子频道已经摄制完成了350部电视片子[3]。
为了促进电视片子事迹的健康成长,也为了树立身牌、晓畅导向、奖励提高前辈、鼓舞士气,经国家广电总局片子事迹治理局核准,片子频道于2001年设立并进行了电视片子“百合奖”,并启动了首届电视片子“百合奖”评选运动。
首届电视片子“百合奖”从1999年、2000年两个出产年度的影片中,离别评选了一等奖10部、二等奖10部、儿童片奖1部。其中有塑造一代伟人首脑风仪的《少奇专列》,显示现代武士群体形象的《劲舞苍穹》,反映高校常识分子人际与恋爱的《杨守敬与吕贝卡》,关注北京外来人丁生计状况题目问题的《上车,走吧》,描摹古代著名骚人在帝制政权下不幸遭遇的《王勃之物化》,展示现代农村一对年青小夫妻在奔小康路上性格成长过程的《公鸡打鸣,母鸡下蛋》,从头演绎经典俊杰心灵与品质的《杨子荣》,凸现市场经济下小人物人道色泽的《年夜戏小戏》,论说一幕幕令人啼笑皆非而不得不深思的习惯闹剧《投桃报李》,等等[4]。这些作品,题材普遍雄厚,手法别致奇特,组成了一幅幅鲜活、真切的历史与现实生涯的艺术画卷。
2002年6月1日,电视片子“百合奖”二度绽放。此次评奖又从2001年度出产的102部电视片子中,评选出了5部一等奖影片,5部二等奖影片,1部儿童片奖影片,3部评委会奖影片。其中,《年夜沙暴》,显示了人平易近空军在灾难布施中一往无前的俊杰主义精神气质。影片取材于塔克拉玛干沙漠中一段真实的故事,编导起劲考试考试范例片中灾难布施片的显示手法,情节重要,悬念迭起,尤其将新型特技和传统特技手法连系起来,年夜年夜增强了影片的视觉冲击力。《情物化终点》描摹了革命老区妇女对革命偏僻无闻的奉献故事。影片细腻、通顺,感人至深。《古玩》则凭据曾经惊动姑且的同名话剧改编,仅此一举,首开电视片子改编话剧艺术的先河,从而为电视片子这一年青的影视艺术形式注入了一分厚重的文化底蕴。系列片《刑警张玉贵》多层面、立体化地塑造了公安干警的艺术形象。影片追求真实、自然的艺术气势派头,无论是镜头措辞照样表演手法上都显示出别致、独到的魅力。《咱得有个家》反映了城市旧房革新中老庶民自立自强、经过过程奋斗改变自身生涯状况的故事。影片视角暖和、切近生涯,似乎凡是一首歌,令人回味悠久。此外,揭示名将陈再道事业的《血浴羊山》,显示农村教师和学生为理想奋斗的《半碗村传奇》,展示少数平易近族历史与恋爱的《白魂灵》,充溢西部风情、步履性很强的《黑风暴》,显示下层官兵生涯的《我的连长》、《兵哥》,显示下岗职工发扬蹈厉的《一介平民》,显示农村法制培植的《法官老张轶事》,显示城市生涯和恋爱的《恋爱是蓝色的》、《8点35分》,显示青少年成长的《我真棒》等,均可圈可点,透披露向上、立异的时代气息[5]。
电视片子的优异作品不只受到了片子频道的正视,而且,还于2001年度首次在片子“华表奖”、“金鸡奖”等国内主要奖、节上亮相,《劲舞苍穹》、《杨守敬与吕贝卡》双双获得2001年度“华表奖”优异电视片子奖;《上车,走吧》、《王勃之物化》获得2001年度片子“金鸡奖”优异电视片子奖,《杨守敬与吕贝卡》、《情物化终点》同获该奖提名奖;2000年,《阿桃》还在上海电视节上获得“白玉兰”奖[4]。仅此一斑,便可见出电视片子的不俗“功效”和辉煌未来。
三
尽管从“历史”的角度往返溯,电视片子的“历史”仿佛并无悠长可言,尤其国产电视片子短暂的三年多几乎更无“历史”可回溯,然则,电视片子迅猛成长的道路,正声名了影视合流、互动、互补的国际化成长偏向和美妙前景。
跟着全球电视传媒业的飞速成长,电视的提高前辈科技手法,如数码手艺、高清晰度影像等,年夜年夜雄厚了片子艺术的显示手法,而电视也借鉴了片子艺术的显示手法,从而年夜年夜晋升了自身的艺术品位和显示妙技。电视片子作为电视传媒与片子艺术连系直至整合的一种出格的影视艺术形式,既显示出了影视艺术在新传媒时代乖戾的整合需求、现实的概略性、必然性以及新型的整合形式,同时又反映出了影视艺术同宗同源而又殊途同归的深层美学特质。
100余年的片子艺术成长史和近70年的电视传媒成长史,仿佛令我们感想传染到片子与电视在美学特质中的共通之处,即二者都要运用摄影机或摄像机进行拍摄,二者都要运用镜头措辞、画面措辞完成造像性,都要运用音响要素进行组合,都要遵循蒙太奇的画面与画面、画面与声音、声音与声音的组接相干,都要用光影、色彩来凸起造型,都要显示出镜头的运动性和画面的造像性来……等等。
同样,影、视的分流成长,也使我们愈来愈感受到二者之间的内容与形式、意指与文本的伟年夜差异:片子在慢慢向艺术化、娱乐化的偏向成长,而电视则已成为时下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首选传媒。作为民众流传序言的电视,它承载着泛文化的功能,它是我们这个资讯极端雄厚、多变时代的信息承载体和流传者,其组成要素、意指单元仿佛要比片子复杂许多。
是以,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