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美术教学中的“教”与“学”-近几年,美术教学在不断探索、改进、创新,在教学中如何“教”,如何“学”;倡导学生互动参与,乐于探索,改变学生的生搬硬套,机械性接受的学习,增强学生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当今社会,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时代的进步。美术课在各个院校越来越受到应有的重视,它增强了学生的美术素质,提高了学生审美情趣及绘画技能。心理学家说过:“教师应当是一个播种、诱发和培养情感的园艺家,而不是一个冷淡无情的教书匠”。美术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它需要学生全身心地主动去发现美、创造美。教师是引导学生绘画潜能的指路明灯。
高校的学生由于知识面不断扩大,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绘画已不像儿童时期的完全凭想象,而是力求写实,接近成人画。由于缺乏专业知识,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往往画出的作品构图呆板、透视、比例失调,绘画信心受到挫折,逐渐失去了兴趣。这个时候美术教学方法,就显示出了它的重要性。同时就要看“教师的方法是否灵活多变,课堂是否有趣味,能创造出一种艺术氛围,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让每个同学都参与” 。有的教师只主张培养几个绘画好的学生,以备参加各项比赛,而不注重整体教学成绩,久而久之,别的同学都认为自己在美术方面没有什么造诣,从而失去了自信心,结果使整个课堂上死气沉沉,缺乏活力。高校学生虚荣心很强,表扬可以为创作的巨大动力,是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在美术课上如何“教”,如何“学”至关重要。“教”的好坏取决于教师已有的专业水平,如果说要给学生一滴水,那么教师首先应具备一桶水的知识,无论理论讲授,还是原则指导,都不仅要教会学生,而且要让学生学懂、吃透,不仅要知其然,而且应知其所以然。(郝新明,2008)这就要求教师在艺术的不同领域多掌握一些丰富的基础知识,虽达不到样样精,但能做到路路通,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把自己内在的丰富情感表达出来,做到言之有物,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同时正确认识教学动机,首先教师的动机应该是使学生能够掌握知识,而不是敷衍了事,自顾自地对天花板大讲一通然后走人。而学生动机应该是接受教育培养,强烈地去追求新知识,学生当然也会有自己的动机,可能是为了交朋友,可以是为了炫耀,也可能是为了父母而学习,而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去引导,使学生具有一个健康的学习动机。所以在美术教学中应该合理运用生动、丰富和多样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美、创造美,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现在的高等教育,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育方式都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教”与“学”的形式逐步转化为互动式的新型学习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拓宽视野,了解新信息,全面掌握现代技术,运用现代信息与网络技术,改进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交流、研讨、启发的形式组织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适应时代的要求”。(张振岳,2005)
同时改革对学生的学业成绩的评价方式,在传统教育观念的指导下,我们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往往偏重于课堂秩序的好坏、教师技能的传授与学生的接受程度,对学生作品的评价则偏重于整体效果,技巧运用等。教师应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注重知识的同时更注重能力,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极大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作品的评价也应该由全面代替片面,由具体代替一般,从构思是否新颖、独特,想象是否奇妙,能深刻反映生活,画面是否丰满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果。对其不足之处正面诱导,要以赏识代替挑剔,以鼓励代替批评。良好的美术教育可以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对学生身心及心理健康大有益处,才能提高全体同学的整体水平,才能显示出高校美术课的重要性。
当然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水平的高低,好的教师一句话就能使学生顿悟,由此产生创作的冲动,而这一句话如果没有较高的专业水平是表达不出来的。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作用,是因为教师担负着在知识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尽可能少遇困难,少走弯路。优秀的教师通过仪表、语言、板书、范画、演示、辅导、评定成绩等一系列活动得到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同时教师要通过对学生情感的交流、影响、感染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活动,教师要培养学生创造能力,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创造者,首要任务就是不断探求新的教学方法,创造出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新颖的教学方式,力争使更多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除此之外,课堂上教师领画、带画、示范都因直观性强而易于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如果我们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有洒脱,超俗的画风,有独特的创作精神,不仅能够博得学生们深深的敬佩,还会对学生产生有益的影响。在教学中,用大师的绘画作品来感染学生,让学生去理解和品味作品的魅力,使学生终于明白:“米开朗基罗的创作之所以能打动几个世纪,不是他想得巧妙,而是他对上帝在创造万物的巧妙中所体现出来的其本身的一种切身体悟和感受的思想表述。毕加索对艺术的阐释启示人们从大自然本体的美和丰富的体现中去想象发现表达思想的切入口,去深切体悟自然本身”。(戚灵岭,2009)使学生从中得到感悟和启发,增强学生的创作欲望,领悟大师作品的精神,不断提高审美能力。在教学中过硬的专业技能学习和训练都是未来创作实践中不可缺少的基础;“如果一味依赖于自己的天赋而轻视必要的专业技能训练,那美术创作的提高只能变成妄想,原来再高的艺术天赋也会因此受到抑制,天赋再高在创作实践中也会表现得无能为力”。(王宏建和袁宝林,1995)所以我们的教师要善于启发和点拨引导学生,让他们的艺术潜能得到激发。
要不断优化美术教具,使教具多样化,传统的美术教具有笔墨纸、石膏教具等,还有清楚直观的幻灯、录像和经济、简单、方便的挂图。21世纪是网络的时代,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媒体教学生动直观、表现力极为丰富,能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全过程,缩小时空差距,它通过直观形象手段,以其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激发学习兴趣,突出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作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对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反思:当下高校中都是以教师论文和课题来提高教师素养和科研水平,能否真正提高教师综合素质还值得深思,当然不能因为在学术上有了一点小成果,就认为是权威,高高在上,目中无人,不把学生和其他教师放在眼里,缺乏和学生互动交流,缺少亲和力,对于学生知识的传授是极其不利的,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课堂气氛。教师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的、教学动机,教师的职责就是要教好学生,培养学生成才,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不是为了炫耀自己,表现自己。
总之,美术教学的目的,就是尽量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条条框框的限制,让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在艺术的殿堂里任意驰骋,使许多好的作品脱颖而出。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根据高校美术教育的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同时教师必须以渊博的知识人格魅力来感动学生,使教师成为学生乐于接近、乐于仿效,使学生更亲近自己所教学科,更喜欢上美术课。
以上是本人在美术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希望能在以后的美术教育工作中能有所帮助和改进。
【参考文献】
[1]郝新明.2008.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8年卷[C].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141—142
[2]张振岳.2005.关于我国高等院校服装设计教学改革的思考[J].美术与设计.南京:南京艺术学院学报.(103):124—125
[3]戚灵岭.2009.简论艺术的思维模式与载体[J].新美术:30卷.浙江:中国美术学院学报.(5):58—61
[4]王宏建,袁宝林.1995.美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