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预防医学教学创新的重要性范文
《预防医学》是研究各种外界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及其影响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在以“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的指导下,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预防观念、群体观念、为预防战略服务的思想;针对人群中疾病的消长规律,运用医学统计学等原理、方法及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环境中主要致病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给予定量分析评价,并提出改善和利用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和措施的一门学科。在教学中主要是要求学生全面掌握教材中的基本内容的同时,还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各种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预防措施。教学内容比较繁杂,包括环境与健康、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常用的医学统计学方法和人群健康研究的流行病学方法。以往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繁多,既有环境与健康方面的知识,又包括了医学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知识点跳跃性较大,学生感觉前后连贯性不强,教学进度快,学习积极性不大,兴趣较低。在实验教学中,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按照教科书的操作过程,按部就班的进行实验操作,部分同学甚至对于实验原理不是很好的了解也能完成实验课任务,这就造成了学生对实验课不很重视,认为可有可无。实验课是理论课的有力补充,可以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了解掌握,对实验课的轻视不利于理论课的知识的掌握。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是我们一直探究的问题。
1强化教学队伍,加强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教师的素质和水平是影响教学质量的直接原因和主要原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队伍建设是现阶段教研室工作中的重点之一,预防医学教研组在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主要有: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业务素质,鼓励年轻教师考研、去外校进修、参加学术会议等等,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各种专业讲座和培训等;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严格要求每一位教师的每一节课,不定时相互听课,同时将反馈结果及时通报,对学生发放调查表,及时了解每位教师的教学情况,在教学结束后,及时组织学生以座谈会或者调查问卷的方法,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发现本次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由于在实验课中增加了学生讨论的内容,这就要求带教教师必须掌握充足的理论知识,拓宽专业知识面,这有力的促进了教师巩固自身业务知识,有利于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2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强化理论课教学
《预防医学》教学传统上是考查课类型教学,以教师为主的“讲授式”教学,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厚,为了解决在理论课中存在的这一系列实际问题,我们积极地采取多种有利有效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1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应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1]。譬如,在讲述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时,由于难度比较大,可以教师讲授为主;对于环境与健康章节中的部分内容,如劳动场所环境中的高温中暑,由于与现实联系紧密,可以先让学生讨论,不同工作场所有不同的中暑表现和机制,做到正确的区分治疗,教师起着辅助的作用;或者有的内容采用讲座的形式,譬如食物中毒等。总之,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加强教学效果与质量,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2.2部分章节采用案例教学对于一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开展典型案引入,如SARS,手足口病、新型甲型流感等具体实例,了解应对这些疾病的方法和措施;在讲述营养与健康章节中的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评价时,可以引入前一段时间我国市场上的三聚氰胺事件,通过三聚氰胺的原理导入蛋白质含氮量的测定原理,既丰富了学生的视野,也巩固了理论知识,同时由于与现实联系,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实验课教学,努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3.1实验教学是医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本课程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并熟练掌握理解及运用,同时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并学会运用简单的统计学知识。因此,实验教学是学好预防医学这门课程的重要环节。
3.2针对不同的实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在实验教学中,强调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教学的启发性,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注意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在教学中将多种方式灵活应用于教学过程,把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思考”有机结合,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在“自然环境与健康”章节中,我们首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了解当前自然环境中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然后结合当前实际有针对性的选取部分相关内容组织学生以调查报告的形式进行讨论。当学生对讨论内容产生“兴趣”时,他们就会开始把那种按“现成的指示”一步一步地工作看成是乏味和枯燥的事情,转变为主动探求的方式进行资料的查找、知识的归纳整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教学的启发性,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注意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和兴趣,把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思考”有机结合,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在学习医学统计学方法时,由于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难于理解,所以实验课的教学是巩固理论课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在每次实验课开始,教师总是先对理论课的内容做一简单回顾,带领学生熟练掌握本章节的重点内容,然后提出本节课需要重点解决的课题。先让学生自己自由发挥,按照自己的知识掌握水平作统计分析与处理,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指正,最后做一总结。这样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对统计知识的理解掌握。实验课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3.3改进考核方法
综合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实验课的成绩评定以往是以学生的实验报告为基础,不能真实全面衡量学生的成绩和能力,也不能完全反映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3],我们对实验考核进行有效的改革,实验成绩主要包括平时成绩和实验能力成绩,平时成绩包括听课出勤情况、实验报告书写情况等学生平时表现和学习态度和积极性,实验成绩重点考察学生对所做实验操作的规范与熟练程度,实验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实验课的态度和合作精神,以了解学生对实验课的实际掌握情况。综上所述,针对我校预防医学教学的现状,我们做了以上教学方法改革的初步探讨,坚持那些对学生有益的做法,在教学中不断总结和累计教学经验,为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合格医学人才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