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于我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缺失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导致当代许多高职院校的感恩意识越来越淡薄。高职大学生缺乏感恩意识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战线上的一员,觉得很有必要寻求解决和增强感恩意识的途径。
感恩教育是一种以现实的德育向人的生活世界回归为切入点,以爱、关心、尊重、理解、责任等为价值取向,以学生的感恩意识的形成为目标,培养其感恩情感,发展个体的感恩行为能力,形成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回报的亲和态度和人格特征的教育。感恩教育包括三个层次:一是认知层次,要认识和了解自身所获得的恩惠和方便,并在内心产生认可;二是情感层次,要在认知基础上,衍生出一种愉悦、温暖和幸福的情感,从而转化为一种自觉的感恩意识和一种回报恩情的冲动;三是实践层次,要将感恩的意识和回报的冲动转化成为报恩乃至施恩的行为。这三个层次相辅相承,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1]。
一、高职院校要开展感恩教育必须首先明确其基本思路
①感恩并非生而知之,与生俱来的,需要教育的导引和环境的影响。②高校开展感恩教育,应该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方面开展工作,使之成为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③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是关键。④让学生感恩于行是目的。
二、高职院校中开展感恩教育的基本方式
(一) 教育学生感恩父母
“百善孝为先”,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是一个人最原始、最本能的情感。高校教育可以从感恩父母为突破口,结合实际,宣传一些子女孝敬父母的优秀案例,树立好的榜样,还可通过各种渠道,加强父母与子女的沟通。
(二) 教育学生感恩社会
人的自我价值是在对社会一次次的付出之后不断被肯定的。因此,要培养学生对社会的感恩、对他人的奉献,施恩而不图报。对社会上冷漠无情、不懂感恩、不会感恩、忘恩负义等丑恶现象进行揭露和批评;对知恩图报、施恩不图报的行为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赏,同时给人们树立识恩、知恩、感恩、报恩、施恩的榜样。
(三) 教育学生感恩师长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会因老师的谆谆教导以及无微不至的关怀而对恩师充满感激之情,从而也学会如何去关爱他人。学校应大力宣传优秀教师的感人事迹,给学生作出正确的引导,鼓励学生向老师表达感恩之情,多开展一些师生互动,为学生对老师感激之情的传达提供多种渠道,形成师生和谐的良好校风。
三、 高职院校中开展感恩教育的基本做法
(一)构建良好的感恩教育环境
良好的环境氛围,能够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所以,积淀与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感恩教育环境,是对学生进行有效感恩教育的必要条件。
(二)利用传统的文化进一步正面引导
传统文化历来是我们国家的瑰宝,在传统文化中十分强调恩义、亲情,强调知恩图报。我国有不少充满感恩情怀的佳句,至今仍广为流传。继承和发扬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能为学生感恩教育的开展提供深厚的土壤。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并在现实中树立良好的典型,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在一个互动的动态过程中通过学生自己的切身体验来主动养成良好的德行,培养感恩意识。
(三) 开展内容丰富多彩的感恩活动
学校在进行感恩教育的时候要化抽象为具体,改说教为行动,必须多开展活动,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其中,让更多同学通过活动感受到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四)以助学活动为契机开展感恩教育
近年来,社会和国家助学的力度不断加大。学校可以有效地利用这些日常的助学工作,进一步增强同学的感恩意识,让感恩深入人心。
(五)注重形成感恩教育的立体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要注重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积极动员和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实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构建一个校内外协调一致,点面结合,纵横交错的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的工作网络。
(六) 针对不同学生实际,选择不同的切入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开展因人而异的多水平、多形式的感恩教育
四、 对高职院校中学生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一) 更新感恩教育理念,倡导多维教育观念
首先,感恩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高校感恩教育也是一种价值观教育。最后,高校感恩教育还是一种情感教育。
(二)拓宽感恩教育途径,多渠道进行感恩教育
高校感恩教育应跳出课堂教学这一单一途径,积极拓展新的教育途径,将感恩教育有效地贯穿、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去,并力求多种教育途径的结合与互补,以求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三)要起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动人心者,莫先乎情!学生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培养,强调德育的情感关怀、体谅和感情移入,积极发挥学生工作者的表率作用,常怀感恩心,自身充满人文关怀,并将感恩之心升华为敬业精神,立足本职,贡献、奉献。经常深入学生中间,调查研究,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将感恩教育融日常思政教育工作中!
感恩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能急功近利,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虽然当代高职大学生在感恩意识上还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只要各个层面形成合力,这些问题都将会得到解决。我们所有人要时刻怀着感恩之心,爱身边的每一个人,热爱生活中的每一天,那样我们的社会就会充满谦和,充满仁爱,我们追求的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才会建立。
【参考文献】
[1]郭屹.大学生感恩教育问题对策探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27(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