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提示,本文的理论和论文格式都是值得各位作者朋友深思学习的,所以希望欲论文发表的朋友多做学习,争取写出更优秀的职称论文!
视神经(optic nerve, ON)和视交叉。ptic chiasma, UL,)是鞍区手术中的重点保护对象,由于同镰状皱裳及直回下面的软膜等结构关系密切,局部解剖知识甚为重要。本文在防腐尸颅上,运用手术显微镜观测相关的解剖特征,并探讨其手术意意义。
1材料和方法
研究材料为成人防腐尸颅15个,估计年龄为20-70岁,平均42岁。男性14例,女性1例。头颅仰位放置,锯除颅盖。在XSQ一11型手术显微镜(杭州医用光学仪器厂)下,运用显微外科手术器械,分块剔除后眶回和直回脑组织,保留相关的血管、软膜及蛛网膜,打开终板,显露OC后缘,观察ON, OC的大小、形态及相关连的结构,注意形态变异情况。切开镰状皱裳,测量其沿ON中轴的长度和厚度。用测微尺(精度0. Zmm)测量各结构大小,平均值用均士标准差表示。
2结果
2. 1 ON与镰状皱袅的关系
ON向后内方出骨性ON管后,上面均有一段由硬膜鞘覆盖,出鞘后.转为颅内段。该鞘是颅底硬脑膜反折而形成的双层硬脑膜结构,自前床突越ON上面,向内侧与蝶骨体上面的硬膜相续,呈横向的镰刀状,后边为菲薄的游离缘,故称镰状皱装,此段管腔即称视神经管膜部。左侧镰状皱袭沿ON长轴的长度为0. 4一4. Omm(平均2. 3士1.lmm),右侧为0. 4一4. 6mm(平均2. 6士1.Omm),宽度为ON左右径的1. 5一2. 5倍;后缘薄,前缘厚,厚度介于0. 1一0. 8mm间,多为0. 2--0. 6mm。双侧ON内侧缘与镰状皱裳交点间距为10. 2一15. Zmm(平均12. 7士2.lmm)o2. 2 ON颅内段的大小和形态左侧ON颅内段长度为6. 0一14. 2mm(平均10. 3 1 2. 5mm),中点水平宽度为5. 1一7.l mm(平均5. 5 1 0. 5mm),厚度为1. 4一4.4mm(平均2. 9士0. 7mm);右侧ON颅内段长度为6. 0一14. 2mm(平均10. 1 1 2. 5mm),中点水平宽度为5. 1一7. 3mm(平均5. 7士0.6mm),厚度为1. 6一3. 8mm(平均3. 0士0.6mm)。双侧ON的长、宽、厚相差均不超过lmmo20侧ON上面平坦,10侧前1/3上面有向上的隆突区,其中4侧为外侧1/2-2/3隆突,高度0. 2--1. Omm; 6侧隆突由眼动脉起始部突人ON所致,其余4侧的隆突程度较小,由颈内动脉直接上凸所致。1例左侧ON上面有“人”字形压迹,深0.3---0.5mm,为Heubne:回返动脉的起点及其分支嵌入所致;在OC前半的左侧,因前交通动脉(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CoA)动脉瘤而形成一个直径3~的半球状陷窝。
2. 3 OC的类型
鞍结节向上均不超过ON的1/2厚度水平,依据鞍结节的位置判断OC的前后类型有困难,因为鞍结节较平坦,其顶点有不确定感。OC前后长度为8. 6-15. 2mm(平均11. 011. 7mm),宽度为9. 4一16. 8mm(平均13. 7 1 1. 9mm)。长/宽比值为0. 55-1. 62(平均0. 83 1 0. 26),大于1. 0者仅3例。蝶棱与OC前缘间距为4. 6一15. Omm(平均9. 2 1 2. 8mm),其中小于7.Omm者4例;蝶棱与鞍背间距为14. 0一23.Omm(平均17. 5士2. 8mm),其中小于OC长度者1例。OC后缘在鞍背正上方者2例,在鞍背前方1. 0一2. Omm者4例,在鞍背后方1. 5一5.Omm者9例。若按传统分型,本组属于后置型OC者占60%.
2. 4相关的血供
ON和OC的动脉血供有上、下两个起源。上组供血动脉3--6支,主要来自ACoA复合体(以双侧A;段为主)13例,主要来自垂体上前动脉2例,大致前后走向,在OC及()N后段上面锯齿状迂曲走行,反复分支并广泛吻合。外径为0. 05一0. 35mm,多数0. 08一0. 15mm。主要来于A-CoA复合体者,在OC前缘及ON后半内侧面同垂体上前动脉的分支多处吻合或延续;主要来于垂体上前动脉者,自ON间隙后行。
下组供血动脉每侧1一10支,多数为3一S支,可来于垂体上前动脉、颈内动脉及后交通动脉,直径0. 1- 0 . 25mm。供ON的分支几乎均来自垂体上前动脉,少部分来自垂体上后动脉或颈内动脉。来于垂体上前动脉者,先在OC池内分支,向上外行向ON内侧缘,再向前、后分支行走,向后可至O-下面及前缘。在17侧见18支ON供血动脉自ON后端沿ON内下缘前行,入ON管中,明显呈“回返”行程,多在ON内侧面有分支,可见于ON内侧缘与镰状皱装的夹角内;其中2支来自对侧的垂体上前动脉,1支来自对侧颈内动脉,同侧垂体上前动脉则均细小;下组动脉分支达到OC前缘及ON后半内侧缘者,均可能同上组动脉发生吻合,这不仅限于文献描述的“视交叉前吻合”。垂体上前动脉至垂体柄上端的分支,几乎均发小分支就近供应OC下面。
垂体上后动脉分支供ON, OC者少,多数细小,兼向视束供血。颈内动脉的OC支多起于眼动脉段,少数起于后交通动脉段。少数后交通动脉发分支供应OC和视束,在约1/3的标本中见垂体上动脉和颈内动脉的OC支与后交通动脉的OC或视束支吻合。垂体上动脉至OC的分支多至其内侧部,而颈内动脉和后交通动脉的分支则多至OC外侧部,双侧垂体上动脉对ON, OC的供血互补。
2. 5 ON上面的毗邻关系
ON上面覆盖着一薄层蛛网膜,本文称为ON上膜,在镰状皱装后缘同贴直回下面的蛛网膜及向ON管内反折的蛛网膜相连续。ON上膜的发育程度不同,发育好者呈膜状,差者仅为小片网膜加数条纤维丝;长者向后盖于A1段上前面,短者覆盖ON不足0. 5mm;多数在A1段前方即以稀网样止于ON上面或连于Heubner回返动脉的前壁上。ON上膜与ON上面间多有粘连,重者至少粘于ON上面的1/2区域,不易分开,轻者仅见数条细丝相连;少数与ON间有一窄隙且无明显连系。ON上膜的上面为直回下面软膜,二者多数是分开的,其间有眶动脉、Heubner回返动脉行走;但在距血管较远处,两层膜可粘连,甚至大片粘合。多数A1段行于直回下面软膜与OC上面之间。
3讨论
3. 1某些形态特征的再认识
ON的宽度与厚度间似乎负相关,ON较宽侧多数稍薄,较窄侧多数稍厚,双侧神经纤维总量相等。术中在镰状皱裳上操作时,应留心其下面的ON,防止切断或热损伤。ON横截面呈椭圆形,有些眼动脉起始部或颈内动泳本身凸入ON下面,使ON上面膨隆,可致上面嵌于镰状皱装后缘上,这似乎与年龄有关。李光宗clJ报道,ON腹侧的眼动脉出现率为30')b,多位于ON中央1/3,以老年人为重。本文见20%的ON因眼动脉而出现上面膨隆,可能还有些ON已有眼动脉轻度凸入,但上面仍看似平坦。刘学均等[2, 3)’报道25. 5%的ON下面有颈内动脉压迹,丁伯海(4)报道为2496,均认为与动脉硬化有关,而本文见ON上面因颈内动脉上凸而膨隆者不足13 96,与仅自上面观测有关。但这已足以说明,有些“原因不明”的视力、视野改变者,可能与大血管压迫ON有关,可试行视神经管减压术。Heubner回返动脉嵌入ON者,可松解ACoA复合体并垫入支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