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一定要把论文修改完美,把错误降到最低,以免退稿。看看人家的论文为什么能发表呢!
易新铨口腔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厌氧菌[1],目前国内的主要用药为甲硝唑,但其使用时间长,耐药菌株增多,副反应较重。我院1999年10~12月应用丽珠制药厂生产的替硝唑(0·5g/片)治疗牙周炎及冠周炎,取得较好疗效,并以传统用药甲硝唑进行了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病例来源 全部病例来自我院口腔外科及牙周科就诊的成年病员,并排除下列情况:(1)孕妇及哺乳期;(2)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血液病、肝肾疾病及重度全身感染者;(3)半月内作过治疗者;(4)用药时间过短(1天以内)无法判断疗效者。将所有病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替硝唑每日口服1次,首日2g,第2~3次各1g,连服3日。10日内均不给予其它抗生素或局部处理。对照组:甲硝唑每日口服0·4g,首剂加倍,连服3日。10日内视病情给予其它抗生素但不做局部处理。所有病例均于首诊日登记表格,并于就诊第4日、10日分别复诊1次,每次复诊均由首诊医师完成。
1·3 观察指标
1·3·1 冠周炎 症状:冠周肿痛、张口受限、功能障碍。体征:冠周红肿范围、盲袋有无溢脓及张口度。
1·3·2 牙周炎 症状:牙龈红肿、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痛疼、口臭。体征: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牙周深度(PD)。
1·3·3 不良反应观察指标 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厌食、腹疼、腹泻等)。神经系统反应(头昏、头痛、眩晕、共济失调等)。
1·4 疗效判断标准 对冠周炎的疗效采用痊愈、显效、进步及无效4级分类法。对牙周炎的疗效采用显效、进步及无效3级分类法。显效的含义是所有症状缓解达到显著水平,任何一项症状项目未达到显著减轻时,均计为无效。并通过菌斑指数、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及张口度等计量资料的配对t检验进行用药前后比较。
1·5 本研究共收集112例,其中治疗组冠周炎34例,牙周炎23例。对照组冠周炎30例,牙周炎25例。
2 结 果
2·1 治疗组冠周炎及牙周炎治疗总有效率92·98%明显高于对照组81·82%,见表1、2。
2·2 各计量指标组与对照组首诊情况见表3。其P值均大于0·05,无显著性差异,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首诊病情严重程度无区别。
2·3 各计量指标中,PLI、BI、PD的减少及张口度的增大值,治疗组均大于对照组,见表4。
2·5 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11例,对照组17例,其发生率分别为19·29%及30·91%,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所有不良反应停药后均自行消失。
3 讨 论
3·1 替硝唑(Tindazole,TNI)为60年代后期美国Pfi-zer公司开发的硝基唑衍生物,是继甲硝唑(Meteron-idazole)后研制成的抗原虫新药,于1982年在德国、瑞士上市。根据文献资料,替硝唑对冠周炎、牙周炎分离培养出的厌氧菌中的消化链球菌、产黑色素类杆菌二氧化碳噬纤维菌等有明显杀灭或抑制作用,其活性较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甲硝唑强2~4倍。
而毒副作用明显比甲硝唑低,无致癌毒性。替硝唑口服吸收好、起效快、分布广,比甲硝唑血药浓度高,半衰期长[2]。
3·2 根据作者研究的结果:替硝唑治疗冠周炎及牙周炎有效率分别为94·21%和91·30%,总有效率为92·98%,明显高于甲硝唑(81·82%,P<0·01),与文献资料相符,用药3天后,PLI、BI、PD的减少值及张口度的增大值,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替硝唑较甲硝唑能更有效地控制口腔厌氧菌感染。用药3天及停药1周后,PLI、BI、PD的减小值及张口度的增大值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说明替硝唑控制口腔厌氧菌感染的疗效稳定、作用持久。在本研究中,替硝唑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29%,明显低于甲硝唑组(30·91%),说明替硝唑的副作用较甲硝唑小。
3·3 在本研究中,对照组除给予甲硝唑外,还视病情给予其它抗生素类药物,而治疗组只给替硝唑,且两组用药前情况对比差异无显著意义,因此,我们认为替硝唑是起效快、疗程短、用药简便、副反应小的一种控制口腔厌氧菌感染的新药。
参考文献
1 岳松龄,主编·口腔内科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2~31·
2 潘贤,主编·新编药物实用全书·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1998·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