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的成功,从这篇论文开始,别再说了,莫再等了,看看吧,赢在职称论文发表快人一步上。
后腹腔镜技术是结合泌尿系解剖特点,建立以腹膜后入路为特色的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并优化腹膜后操作空间的建立方法,解决了腹腔镜下腹膜后间隙解剖标志的界线、脏器的辨认和显露等难题[1]。我科采用后腹腔技术治疗65例泌尿外科患者,并给予积极的护理,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34例,女31例,年龄12~75(46.7± 10.2)岁。其中肾囊肿去顶术36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12例, 肾切除术(肾癌11例、肾结核4例、无功能肾2例)17例,多囊肾去顶术2例。
1.2 护理方法
1.2.1 心理护理 护士应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的目的、方式、过程、预期效果、比传统手术的优点及相同手术成功病例的介绍,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及焦虑情绪,使其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
1.2.2 术前准备 进行常规化验检查,根据病情做相应的影像学检查,B型超声、IVP、CT或MRI。监测血压、心率,术前严格执行医嘱,有效控制血压,将心率控制在正常水平,并锻炼患者有效咳痰,降低手术风险。术前常规备皮、备血、术前禁食12 h, 禁饮6 h,做抗生素皮试。术前晚常规灌肠及术晨留置导尿管。
1.2.3 术后护理
1.2.3.1 常规护理 全麻未清醒前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后常规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提高氧分压,促进排出 CO2。心电监护,监测血压、脉搏、心率、血氧饱和度。因CO2气腹对呼吸、循环系统有一定的影响,可出现一过性高碳酸血症,严重时可发生肺栓塞[2]或皮下气肿。临床表现类似呼吸性酸中毒症状,轻度的皮下气肿仅在腹腔引流穿刺套管处切口周围出现肿胀、捻发感,如没有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腹部皮下气肿可通过筋膜层向上或向下蔓延,出现胸部、颈部、头面部或会阴甚至下肢明显肿胀和捻发感,严重者可致纵膈气肿和气胸,患者表现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甚至呼吸困难。因此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乏力、烦躁,注意呼吸深度、频率,必要时进行血气分析。患者清醒后鼓励其有效呼吸、有效咳痰,术后6 h血压平稳后可取半卧位,协助翻身,防止压疮发生及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1.2.3.2 引流管的护理 本组均留置腹膜后引流管及导尿管,妥善固定,保持管道通畅,避免打折、扭曲、脱落、阻塞,定时顺向挤压引流管,严格无菌操作,每日更换引流袋1次,严密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及量,如腹膜后引流液过多或血性液超过 100 ml/h,血压下降,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腹膜后引流管一般术后2~4 d即24 h无液体引出即可拔出。导尿管术后 1~2 d拔出,留置尿管期间,做好尿道外口及会阴部护理。
1.2.3.3 疼痛与切口的护理 后腹腔镜术后患者对疼痛基本可耐受,可通过静脉镇痛泵、镇痛药或转移注意力等来缓解切口疼痛症状。腰部3个小切口,可用切口贴,术后2 d换药,一般5~7 d拆线。
1.2.3.4 术后及出院指导 后腹腔镜手术后6 h,血压平稳, 可取半卧位,术后第1天床上活动,如翻身、坐起等,术后第2 天下床活动,动作要轻柔,先床边活动,然后逐步增加活动量。术后第2天进食,从流食、半流食到软食、普食。术后1个月恢复正常生活。出院后嘱患者不做腰部伸展及用力的活动、不做剧烈运动、避免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观察尿液颜色、量,如有异常及时来院就诊,术后3、6、9、12个月复诊。
2 结 果
65例泌尿外科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55~130(平均93) min,术中出血平均70 ml,无1例输血。术后无1例发生高碳酸血症,1例伤口渗血, 给予腹带加压4 h后无渗血,1例皮下气肿,腹腔引流穿刺套管处切口周围出现肿胀、捻发感,手术后2 d自行吸收,1例术后 12 h出现肺不张,取半卧位,给予高流量面罩吸氧,每4 h雾化吸入1次,给予翻身扣背,鼓励患者有效咳痰,术后24 h症状缓解。术后7~9 d切口拆线,住院时间12~16(平均14) d。
3 讨 论
传统的大创面手术方式常使患者难以接受,后腹腔镜技术是借助摄像系统及器械进行的微创手术方式,是在密闭下进行,泌尿腹腔镜手术不仅具有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而且还有效减少了护理工作量,术后1个月可恢复正常工作。本组65 例患者,采取了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和及时处理,手术均获成功,无严重护理并发症发生。